菜系是指依据各地饮食风味差异[1][2]对中国菜进行区分的体系,本身是当代出现的汉语新词[1]。
中国菜系列
四大菜系
鲁菜 - 川菜粤菜 - 苏菜
八大菜系
闽菜 - 浙菜湘菜 - 徽菜
十大菜系
京菜 - 滬菜
十二大菜系
秦菜 - 豫菜
十四大菜系
辽菜 - 楚菜
十六大菜系
津菜 - 滇菜
新八大菜系
陇菜 - 杭菜吉林菜 - 辽菜浙菜 - 秦菜 晋菜 - 滬菜
閩系
福州菜 - 莆田菜閩南菜 - 閩西菜閩北菜
粵系
广州菜 - 順德菜客家菜 - 潮州菜
蘇系
淮扬菜 - 金陵菜苏南菜 - 徐海菜
東北系
辽菜 - 吉林菜 - 龙江菜
其他菜系
新疆菜 - 西藏菜青海菜 - 內蒙菜冀菜 - 贛菜黔菜 - 桂菜瓊菜 - 臺灣菜香港菜 - 澳門菜
特種私房菜
宮廷菜 - 官府菜谭家菜 - 紅樓菜
宗教飲食
清真菜 - 斋菜 - 道教飲食
海外中國菜
日式中餐 - 韩式中餐娘惹菜 - 馬來西亞中國菜(英语:Malaysian Chinese cuisine)印尼中国菜(英语:Chinese Indonesian cuisine) - 菲律賓中國菜(英语:Filipino Chinese cuisine)印式中餐 - 巴式中餐毛里裘斯中國菜(英语:List of Sino-Mauritian dishes) - 澳洲中國菜(英语:Australian Chinese cuisine)英式中国菜(英语:British Chinese cuisine) - 加拿大中國菜(英语:Canadian Chinese cuisine)美式中國菜 - 加勒比中國菜(英语:Carribean Chinese cuisine)拉美式中國菜(英语:Chinese Latin American cuisine) (波多黎各式中國菜(英语:Puerto Rican Chinese cuisine) - 秘鲁中餐)
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中国各地饮食差异,仅有物产、食材不同。至宋代经济繁荣,带动餐饮业,方使人们意识到各地风味的不同[1]。明代经济和城市繁荣所壮大的市民阶层,更进一步促进饮食文化的发展。期间,番茄、番薯、南瓜、玉米、辣椒、大蒜等外来食材进入中国[3]。但至清代中期,中国社会方才确立主要调味料——辣椒和蔗糖的运用[1]。
晚清以来,中国进入工业化、城市化的时代,工人、市民阶层的壮大,亦促使餐饮的商品化[4]和现代化。类似当代菜系概念的区分——“帮口”,即以某帮菜的命名方式出现于民国时期。杭帮菜等命名沿用至今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后,受政治因素影响,以去除“封资修”色彩的菜系一词替代了帮菜。研究者认为,这是1950、60年代任商业部长的姚依林在对外交流中发明的新词。出现在文献中则在1970年代以后。当代社会所熟知的八大菜系,则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。1980年6月20日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的汪绍铨文章《我国的八大菜系》,是最早的文献记录。此后,因经济利益影响,中国菜系之争绵延不绝[1]。
目录
1 四大菜系
2 其他的各大菜系
2.1 八大菜系之說
2.2 十大菜系之说
2.3 十二大菜系之说
2.4 其它菜系
3 菜系之争
4 参考文献
5 参见
四大菜系
编辑
在中國的不同菜系之中,以四大菜系的定義最為明確,中國四大菜系是由蘇菜、粤菜、川菜和鲁菜組成[5],分別代表中國地理上的東、南、西、北,由於上述菜系的所在地在地理上相距較遠,在地理分隔下,不論在氣候、人文及歷史變遷,都有較大的差異,因此這四大菜系之間在選材、調味、味型、烹調手法,以至餐飲文化也有較顯著的不同[6]。
四大菜系及其分支派系:
鲁菜
济南菜或稱齐鲁菜
胶东菜或稱胶辽菜、福山菜、烟台菜(涵盖大连菜)
孔府菜或是济宁菜 (其中包括孔府菜)
川菜
成都菜上河幫(蓉派)川菜
重庆菜下河幫(渝派)川菜
自贡菜小河幫川菜(鹽幫菜)
粤菜
廣府菜
顺德菜
客家菜
潮州菜
蘇菜(淮扬菜)
金陵菜(京苏菜)
苏锡菜
徐海菜
其他的各大菜系
编辑
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。 (2021年5月12日)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。请协助補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。无法查证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。
八大菜系之說
编辑
除以上四大菜系之外,再增加:
闽菜
福州菜
莆田菜
厦门菜
泉州菜
漳州菜
浙菜
杭帮菜
甬幫菜或稱宁波菜
瓯江菜或稱温州菜
婺州菜或稱金华菜
绍兴菜
湘菜
湘江菜或稱潇湘菜
洞庭菜或稱湘北菜
湘西菜
徽菜
徽州菜[7]
十大菜系之说
编辑
除以上八大菜系之外,再增加:
北京菜或称京菜
海南菜或称琼菜
十二大菜系之说
编辑
除以上十大菜系之外,再增加:
河南菜或称豫菜
陕西菜或称陕菜
亦有西北菜而取代陕菜
并以东北菜取代豫菜
其它菜系
编辑
客家菜
潮州菜
云南菜(又名滇菜)
龙江菜
桂菜
冀菜(又名直隶菜)
辽菜
津菜
楚菜
赣菜
贵州菜 (又名黔菜)
上海菜(上海菜為蘇菜的分支)
香港菜(香港菜為粵菜的分支)
澳門菜(澳門菜為粵菜的分支)
台灣菜(受闽菜和潮州菜的影響很深)[8]
清真菜:因穆斯林遍布全中国,清真菜多为当地风味但符合清真教规,并无菜系。而宁夏、新疆等地菜馆多为清真菜则为例外。
新疆烹饪
羊肉火锅
齋菜
菜系之争
编辑
1980年代以来,中国大陆关于菜系的各类争议不断[9]。有作者归纳,争议焦点有两个,一、各菜系的“座次排位”,二、以区域差异为菜系分类的方法是否科学、合理[2]。
诸多争议中,以第九大菜系、第十八菜系之争常见[9]。贵州菜(黔菜)[10]、蒙餐[11]均称为第九大菜系。面对可能永无止境的菜系之争,有作者提出,以风味取代菜系,以结束数十年的菜系之争[9]。
参考文献
编辑
^ 1.0 1.1 1.2 1.3 1.4 吴余. 八大菜系的历史,比春晚长不了几年. 凤凰网. 2018-02-24 [2018-05-03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05-02) (简体中文).
^ 2.0 2.1 徐永忠. 《解读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菜系》. 四川烹饪 (四川省成都市: 四川省蔬菜饮食服务有限责任公司). 2004, (2004年第7期): 12–13. ISSN 1004-2083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01-06) (简体中文).
^ 舌尖上的古代中国:明朝外来食材掀革命. 搜狐网,来源:南报网. 2015-05-26 [2018-05-02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-05-02) (简体中文).
^ 本帮菜不完全“本帮” 曾经风靡上海滩的是这个菜系. 腾讯网,上观新闻. 2018-04-16 [2018-05-03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-05-03) (简体中文).
^ 中国的四大菜系分别是哪些?.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. [2024-11-14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-01-08).
^ 中国传统饮食的菜系文化. 华夏经纬网. [2024-12-03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-01-26).
^ 世界粵菜廚皇協會. 舌尖上的中國:八大菜系. [2021-05-09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05-12).
^ 樱桃花. 台湾菜介绍. 美亚旅游网. 2010-07-29 [2020-03-02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-05-14) (中文(中国大陆)).
^ 9.0 9.1 9.2 何荣显. 《要创中国风味体系不要创菜系》. 服务经济 (上海市: 上海市服务经济研究会). 2001, (2001年第2期): 15. ISSN 1007-2721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01-06) (简体中文).
^ 中国菜系添新丁 黔菜成第九大菜系. 华夏经纬网. 2007-09-03 [2020-05-19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-01-05) (简体中文).
^ 李爱平. 中国第九大菜系——“蒙餐菜系”正式问世. 责任编辑:徐梅. 新华网. 2017-04-17 [2020-05-19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-11-05) (简体中文).
参见
编辑
饮食主题
中国主题
汉字文化圈主题
中国菜
中国菜系之乡
中国国宴菜
美式中国菜